• e工具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 提防坠入骗局 -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 提防坠入骗局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 提防坠入骗局

近期,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本行」)注意到社交媒体平台上频密出现诈骗事件,犯罪分子通过骗取客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活动。为帮助您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本行在此提供一些防骗小贴士。



常见社交媒体诈骗手法:

  1. 网上购物骗局
    骗徒于购物平台(如Carousell)、社交平台(如Facebook)冒充买家购买物品,向受害人索取电邮地址,其后假冒购物平台发送电邮,要求受害人点击连结。受害人随后进入诈骗网站,提供银行户口、信用卡资料、密码等资料,其户口随即被盗用,遭受金钱损失。
    骗徒利用支票结算的时间差距,以无效支票付款进行诈骗。受害人看到户口的账面结余增加,或收到伪造的交易纪录,没有核实可用余额的情况下完成交易,最终导致财务损失。
  2. 「刷单」骗局
    骗徒通过通讯软件(如WhatsApp或Telegram等),随机将受害人拉入群组,声称只需刷单、转售商品或追踪明星账号,即可赚取「利润」,无需学历或经验。骗徒便会诱使受害人下载虚假应用程序或在虚假网站开设账户,完成「任务」。初期,骗徒将「利润」转账给受害人,当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骗徒便会销声匿迹。
  3. 网上投资骗局
    骗徒会透过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通讯软件(如WhatsApp、微信)等渠道,伪装成财经分析师或投资专家,诱骗受害人投资「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开始,骗徒会营造盈利假象,并将「利润」转至受害人,再劝说受害人增加投资,当受害人将资金存入多个本地银行账户后,骗徒便会消失无踪,导致受害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范受骗小贴士:

  • 切勿点击或开启任何可疑电邮、短讯中的连结、档案附件或二维码,即使短讯以「#」号开头;
  • 切勿使用公众Wi-Fi网络或计算机登入网上和流动理财服务。使用电讯网络和私人设备会更安全;
  • 切勿透过第三方平台(例如Carousell、Facebook、WhatsApp等)的超连结或二维码登入本行网上或流动理财账户。客户应直接在浏览器输入本行官方网址,使用本行的网上理财服务;
  • 只在本行网页www.icbcasia.com(网上理财 > 个人手机银行)或官方应用程序网站(Apple App Store/Google Play/华为应用市场)下载或升级最新版本的手机银行应用程序;
  • 请查阅所下载之流动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权限,不要允许或授权与其功能不相配的权限要求;
  • 请设定禁止从未知来源安装应用程序,并定期检查您的行动装置上是否安装了可疑应用程序,如有,请卸载;
  • 本行不会以电话、电子邮件、电子通讯(例如短讯、WhatsApp、微信、Facebook实时通讯等)、第三方网站的超连结、二维码或附件等方式,主动索取客户的敏感个人资料,包括银行账户资料、网上银行用户名称、登入密码或一次性密码(OTP);
  • 切勿将个人资料输入到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或网站;
  • 本行会定期发布有关防范诈骗的安全提示。请时常浏览本行的官方网站的「保安资讯」。如发现可疑的来电、电子邮件或短讯,应立即与本行联络(852)218 95588;
  • 善用警方「防骗视伏器」,遇到可疑来电、网购卖家、交友邀请、招聘广告、投资网站等情况,均可在「防骗视伏器」输入相关平台账户名称或号码、收款账户、电话号码、电邮地址、网址等,以评估诈骗及网络安全风险;
  • 请时常浏览香港警方于商业罪案调查科辖下之「反诈骗协调中心」网页,了解更多骗案趋势及最新骗案警示,提高防范意识;
  • 如有怀疑,应致电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防骗易18222」热线查询。

保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