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6日宣布,7月3日,5只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简称“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债券通”渠道,首次同步面向境内外投资者试点公告发行,截至6日中午已全部完成簿记发行。
试运行首日(7月3日),华能集团、三峡集团、中国联通、中铝公司和国家电投共5家企业作为“首日试点发行人”面向境内外投资者公告发行,截至7月6日所有首日项目均成功完成簿记建档,金额合计70亿元人民币。发行过程中,境内外投资者踊跃认购,全场认购倍数均在两倍以上。
境外投资人方面,Deutsche Bank(德意志银行)、HSBC(香港上海汇丰银行)、BEA(东亚银行)等来自德国、韩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地区)的十多家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投资,金额达12.7亿元,占总体比例达18.2%。境外投资者类型广泛涵盖境外央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机构、非法人产品等,充分体现了境外投资者对境内公司信用类债券较为强烈的投资意愿。
自5月16日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就开展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债券通”)发布联合公告后,交易商协会根据人民银行部署安排,推动市场成员开展投资人推介、信息披露体系调整和标准协议制定,并会同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开展系统调试和演练,为债务融资工具通过“债券通”试点发行业务顺利上线打下良好基础。
交易商协会称,通过“债券通”面向境外投资者直接发行,开启了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开放发展的新时代,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首次实现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发行认购,在提升债务融资工具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是便利国内实体经济企业通过一级发行市场直接吸收使用境外资金,进一步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
三是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丰富市场交易策略,减弱市场的一致预期和同向波动,提升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融资市场环境。
四是促进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机制流程、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与国际接轨,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债券通”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迈入新的阶段。交易商协会循序渐进引入加拿大BC省、波兰共和国以及德国戴姆勒、法国威立雅、招商局(香港)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优质境外主体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持续推进银行间市场国际化建设。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25家境外发行人完成2371亿元熊猫债注册,共成功发行35只合计71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