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集团品牌
企业文化
公司架构
公司战略
历史回眸
工行快讯
获奖情况
全球分支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关于我行  >  工行快讯
2005年工商银行国际业务又上新台阶
 
字号  

  2005年工商银行通过全面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品创新,深化重点战略,强化风险管理等举措,国际业务和跨国经营取得了显著成绩。

  整体经营质量显著优化,各项国际业务迈上新台阶。通过全行整体联动和强化营销,工商银行国际业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质量显著提高。截至2005年底,该行外汇总资产达到656.58亿美元,各项外汇存款余额达306.69亿美元,外汇贷款281.85亿美元,外汇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降至国际银行业公认的优秀水平,境外机构拨备覆盖率达103%。全年办理国际结算业务达2927.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累计代客外汇资金交易量达1493.63亿美元;累计办理结售汇业务1113.85亿美元;累计销售个人外汇理财产品20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累计签约额达5.01亿美元。2005年共实现外汇账面利润11.86亿美元,同比增加7.19亿美元;实现外汇中间业务收入34.46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4亿元。

  跨国经营和“内外联动”成果显著,国际形象有力提升。2005年,工行海外机构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境外分支机构已达100家。境外业务的发展思路、境外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监测体系也得到充实和巩固。2005年,工行将“内外联动”理念充分渗透到对境内外机构的考核和指引中,境内外机构的业务合作与创新全面推进,“内外联动”效果显著,境外机构累计完成国际结算量6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4亿美元,增幅为90.6%。2005年工行境内外机构还合力推出了承诺互换、欧元中国通等创新业务,设立了欧元清算中心,实现欧元美元跨时区运作。此外,2005年工行积极参加了APEC、IMF、世界银行的活动,国际和国内形象得到有力提升。

  贯彻国家宏观战略,多方位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工商银行一向注重贯彻“走出去”战略,通过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有力支持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工商银行除了可以提供直接贷款、出口买方信贷、出口卖方信贷、对外担保、银团贷款等传统境外融资相关产品外,还可以通过“内保外贷”,即工商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向境外的企业或项目公司直接提供融资的方式支持企业境外融资。2005年,工商银行在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中国东方电力集团于印尼新建电厂、中海油竞标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等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项目中发挥了融资支持作用。工行为巴西GERDAU ACOMINAS集团提供了总额2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促成了我国企业最大的黑色冶金设备和技术出口项目。此外,工商银行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密切合作,为华为和中兴通讯公司等电信设备制造商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支持,提高了国内制造商的国际竞争力。

  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市场竞争能力提高。2005年工行在多个国际业务领域推出了新产品、新业务。根据客户需求,工行推出了买断型出口单保理、中韩存汇通、贸易融资风险参贷、韩元兑换等结算类新产品;开发了个人账户黄金(盎司)/美元业务、实现了美元对人民币挂牌汇价的“一日多价”,并成为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首批做市商,进一步提高了工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自主定价能力。此外,工行还承销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三期金额达16.3亿的境内美元债券,填补了在外币债券承销领域的空白。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在加快业务创新步伐的同时,工行也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2005年,工行推出并完善了包括外币债券、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掉期、信用证、押汇与贴现、信用证代付、风险参贷等一系列业务的管理制度;系统性地优化了国际贸易融资、外汇转贷款、出口买方信贷、外汇担保等业务操作流程;组建了外汇资金业务中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平台的建设使得工行国际业务内控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