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老基金逆势获青睐 基民践行越跌越买
 

  今年春节假期后的市场骤然转向,让投资者遭遇较大情绪波动。颇出乎人意料的是,在近期震荡行情中,大量资金竟悄然涌入一些老基金。基民的这一打法,让基金经理直呼“懵了”。

  多位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市场震荡时,已提前调高了基金的流动性来应对基民赎回,结果不仅没有出现大幅赎回,许多基金反而呈现净申购的状态。

  投资者心态更稳定、操作更理性,是不少基金人士的直观感受,也是基民投资行为逐渐成熟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基金公司重视投教有关,也是基金销售渠道迁移的体现,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上的趋势,与投资者的理性行为形成了正循环。

  部分老基金获得基民申购

  在近一段时间的A股持续震荡行情中,部分老基金逆势获得基民申购。

  天天基金网公布的基金销售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获得92万人次申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和润获得超71万人次申购,萧楠管理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获得63万人次申购,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获得58万人次申购,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的申购人次也分别达到46万、37万、32万。此外,中欧医疗中欧时代先锋股票、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工银前沿医疗股票、易方达上证50增强、农银新能源主题等也获得了20万以上人次的基民申购。

  支付宝金选也公布了类似数据,其中近一周持仓超万元的基民申购最多的基金普遍也是以上几只老知名基金。数据显示,近一周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获得了50万以上人次的基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获得30万以上人次的基民申购;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获得了40万以上人次的基民申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和润申购人次超20万人,还有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鼎益、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股票等也获得了较多基民申购。

  还有部分参与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基金公告披露了老知名基金的最新规模。例如,景顺长城基金于5月18日发布的旗下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告显示,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和景顺长城鼎益分别以1.999亿元和0.999亿元的成本参与了涪陵榨菜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向增发,总成本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34%和0.41%。中国证券报记者计算后发现,截至5月17日,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规模为588.23亿元,景顺长城鼎益的规模为243.90亿元;而在今年一季度末,上述两只基金的规模分别为496.7亿元、197.8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多月时间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和景顺长城鼎益的规模分别增加了88.66亿元和45.06亿元。

  考虑到基金规模除受到申购资金数量变化外,还会受到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的影响。在4月1日至5月17日期间,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6850%,景顺长城鼎益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9234%,粗略计算可以得出,景顺长城新兴成长的申购资金约43亿元,景顺长城鼎益的申购资金约27亿元。合计来看,一个多月时间两只基金约流入70亿元新资金。

  汇添富基金胡昕炜管理的基金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公告显示,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以4999.998万元参与了涪陵榨菜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向增发,占基金净资产的0.23%。计算得知,5月17日,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规模已至217.39亿元,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86.44亿元规模,增加了31亿元,结合4月1日至5月17日期间11.01%的单位净值增长率,约流入10亿元申购资金。

  还有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混合参与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告显示,9999.9997万元的成本占基金资产净值的0.2323%,5月17日基金最新规模为430.48亿元,相较于一季度末的379.96亿元,增加了50亿元,结合4月1日至5月17日5.33%的单位净值增长率,该基金在此期间获得约30亿元申购资金。

  投资者心态渐趋稳定

  今年一季度,突如其来的市场波动引起投资者情绪波动,不少投资人士担心基金出现大额赎回,不过,情况和预想截然不同。某资深基金经理李明(化名)回忆:“当时我们预估的情况很糟糕,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可能高于真实的市场波动,在这种预判下,我们会提前留出一定的流动性来应对投资者赎回。”结果,他所在公司管理的基金不仅没有出现大额净赎回,反而呈现净申购的状态。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中,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多位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及渠道人士均表示赎回的份额占比较小,远低于他们预期。

  “根据我们自己的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是和市场预判相反的,大额赎回往往发生在市场涨的时候,但下跌时是净申购的状态,直到基金再上涨,超过基民成本线时,很多基民才会在此时赎回。”李明表示。今年年初市场呈现急跌走势,“很多基民都没反应过来,市场‘啪’的一下就跌下去了,不是慢慢跌的,出于‘损失厌恶’心理,很多人不愿意在此时赎回,希望看到基金回本。”

  另一位百亿级别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以前跟投资者聊的时候还是有追涨杀跌的感觉,一跌就卖,顺带骂基金经理;但现在投资者心态明显更稳定。从我们公司电商的申赎数据来看,有部分成熟的基民还会在上涨的时候兑现收益,甚至波段操作。”

  老基金逆市获得申购,背后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成熟。近日,一封基民写给媒体的信走红网络,这封信长达两千字,详细讲述了自己投资基金的思考和心路历程,并从基金回撤、基金经理自购情况、基金公司、换手率、从业年限、规模、季报持仓等多个维度,讲述自己如何从一百多家基金公司、数千只基金产品中选出某四只基金,足见这位普通基民思考的深度。

  这样的投资者并非个例。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总能见到一些成熟基民的理性发言,他们在基金大跌时劝其他人“不要跑,稳住”,不要追涨杀跌,基民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维护基金社区的良好生态,也直接起到“心理按摩”作用。

  “这些‘老司机’偶尔会在社群平台中刷屏,引导新基民。有些新基民会问当前是否是上车或下车的好时点,‘老司机’都很成熟且耐心,甚至会长篇大段的评论,新基民也更能接受。”上述百亿级别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

  反过来看,基民投资行为也进一步影响了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基民投资行为的成熟对基金经理也有帮助。基民在大跌时的赎回会让基金经理被动卖出,本来是个买入的好时点,却要被迫卖出,肯定会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甚至基金的业绩表现。有数据显示,基民追涨杀跌得越厉害,基金经理的超额收益越差。说实话,我现在的感觉好多了。”某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

  “越跌越买”的正循环

  推动基民越跌越买,除了近两年基金的赚钱效应外,基金行业乃至销售渠道对基民的宣传和引导也“功不可没”。长期持有,是早年间基金行业播下的一颗信念种子,而今,这些种子逐渐生根发芽。成熟的投资理念越来越深入基民人心。

  近年来,基金公司积极展开各种投教活动,鼓励基民长期持有、理性投资。各家公司纷纷开通头条号、微博认证,甚至每周展开固定直播,与基民“面对面”交流。例如,嘉实基金常臻等多位基金经理都开通了微博号,在平台上直接回应基金回本后是否应该卖出、某个行业是否应该追高等问题。

  也有基金经理通过线上策略会、直播等形式,向持有人讲述自己对基金投资的理解。一位基金经理在与投资人交流时表示:“投资者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普通人可以用一生来积累财富,这可以创造足够惊人的收益率。因为股市是随着宏观经济、上市公司成长而波动向上的,若投资者给资本市场足够的时间,足以熨平波动,获得不俗的成绩。”

  此外,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变化。一位公募市场人士表示:“互联网提供了开放、透明的交流平台,很多基金经理经常在评论区回应投资者的疑惑。以前,很多客户经理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可能会推荐投资者赎旧买新,但现在投资者可以非常便捷地了解一只基金,更独立地自行决定是否买卖。”

  基金社区生态改变背后,是基金销售渠道悄然向线上迁移。有市场人士表示:“以前我们大约70%的份额都是在银行渠道销售的,现在基本上是券商、银行、互联网渠道各三分之一。”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数据也显示,互联网渠道正成为基金销售不可或缺的方式。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蚂蚁基金非货币基金的保有规模打败了一众券商、银行等强势竞争对手,排名第一,股票和混合基金的保有规模排名第二,达到5719亿元,仅次于招商银行。此外,天天基金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排名第四,股票和混合基金保有规模排名第五,撼动了传统的销售渠道独大的局面。

  另一方面,市场也及时对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作出正面回馈,近两年基金净值不断创新高,波动向上的走势激励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回撤后,5月A股持续反攻,葛兰、赵诣、焦巍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最新净值已收复了之前的失地,还有部分知名基金净值创下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多数知名基金实现正收益。其中,表现较好的有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养老产业A,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29.01%,其管理的另一只基金工银瑞信前沿医疗A净值增长率达17.74%。此外,中欧基金周应波、刘伟伟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A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18.32%;汇丰晋信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动态策略A净值增长率17.89%;银华基金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净值增长率17.51%。

  “市场挺配合投资者的,在大跌之后,基金很快又创净值新高,也让投资者尝到了价值投资的甜头,投资体验比较好,形成了正循环。”李明表示,资本市场长期向上的趋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过去两年的市场状态,让大家在面对回撤和风险的时候,心态明显更成熟,理财水平明显提升。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06-0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