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前瞻
2025年09月29日
上日大市回顧

上週五,三大指數連跌三日後反彈。美國8月PCE通脹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作為聯儲局偏愛的通脹衡量指標,8月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顯示,核心通脹(剔除食品及能源成本的指標)按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同比漲幅為2.9%。本週道指累計下跌0.15%,標普500指數下跌0.3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0.65%。

個股重點新聞
蘋果(AAPL.US)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已開發一款類似於ChatGPT的iPhone應用程序,以幫助測試和籌備明年備受期待的Siri重大升級。知情人士表示,蘋果的人工智能部門正在使用該應用程序快速評估Siri語音助手的新功能,包括測試其搜索個人數據(如歌曲和電子郵件)的能力,以及執行編輯照片等應用內操作的能力。這款軟件的代碼名稱為「Veritas」,在拉丁語中意為「真理」,至少目前僅供內部使用。蘋果目前沒有向消費者發佈該應用程序的計劃。從本質上講,該應用程序將仍在開發中的新Siri技術以一種員工可以更高效測試的形式呈現出來。經過多次推遲後,新的Siri最早將於明年3月首次亮相。如果該軟件能如承諾的那樣運行,它可能會幫助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東山再起。如果表現不佳,該公司可能會進一步落後於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三星電子等智能手機競爭對手。

波音(BA.US)

數據顯示,波音公司近期收穫大量飛機訂單,部分原因是白宮在關稅談判期間的推動。特朗普一直將波音視為航空航天出口的核心驅動力——該行業是美國少數仍保持貿易順差的領域之一。不過,波音財務狀況的反彈並非依賴於獲取更多訂單、擴大未交付訂單量。目前這家飛機製造商的核心重心在於提升產能,並完成新機型的認證工作。產能提升不僅能帶來現金流,還能將飛機交付給航空公司——此前這些航司被迫延長老舊飛機的服役時間,遠超其預期。包括787「夢想客機」在內的機型產能增加,將解決波音當前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未來兩三年對波音而言是「成敗關鍵期」:若產能提升順利推進,公司很快將迎來充足現金流;但一旦出現阻礙或再發事故,將是致命挫折。

英特爾(INTC.US)

據媒體報道,英特爾正與蘋果就戰略投資及深化合作展開早期談判,雙方聚焦半導體領域協同發展,先進封裝技術被視為潛在合作重點,目前協議尚未敲定,合作仍存在不確定性。此前,英特爾已斬獲三輪重要投資,合計159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以89億美元認購9.9%股份並獲認股權證,軟銀與英偉達分別注資20億、50億美元。其中,英偉達將與英特爾聯合開發數據中心及PC芯片。

大市焦點新聞
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根據每台設備中的芯片數量

特朗普政府正考慮根據每台設備中的芯片數量,對外國電子設備徵收關稅,此舉旨在推動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美國。該計劃此前未見報道,且仍有可能發生變動。若該計劃得以實施,將表明特朗普政府試圖對從牙刷到筆記本電腦等各類消費產品施加影響。

白宮明確藥品關稅豁免範圍

白宮明確藥品關稅豁免範圍:歐盟、日本依舊協議享優惠。特朗普針對藥品進口的新關稅政策將不適用於與美國已達成包含藥品條款協議的國家,這為包括歐盟和日本在內的經濟體提供了承諾中的關稅減免。根據美歐框架協議的條款,從歐盟進口藥品的關稅將上限設定為15%。日本藥品也將按照美日協議中規定的稅率徵稅。

美國政府停擺致9月就業報告延遲

政府停擺致9月就業報告延遲,美聯儲議息會議將面臨數據缺口。若聯邦政府發生停擺,原定於下周五發布的9月就業報告將面臨延遲。一旦停擺,所有數據收集工作及計劃發布的數據都將暫停。若政府停擺持續、勞工統計局數據發布延遲,將導致美聯儲在10月28日至29日的下一次政策會議前,缺失多項關鍵的就業與通脹經濟數據,這無疑會增加政策制定的風險。

業績公佈(待公佈)
公司名稱 代碼 每股收益:預測值 營收:預測值 預計發佈時間 盤前/盤後
耐克 NKE 0.27 10.99B 2025-09-30 盤後
經濟數據
數據名稱 公佈值 前值 預測值 發佈日期
美國PCE物價指數年率 2.70 2.60 2.60 2025年9月26日

免責聲明:本文的預測及意見只作為一般的市場評論,僅供參考之用。本文的版權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本行」)所有,在未經本行同意前,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分發或本文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本行不會對利用本文內的資料而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間接之損失負責。本文中所刊載的資料是根據本行認為可靠的資料來源編制而成,惟該等資料的來源未有經獨立核證,資料只供一般參考用途。本行及/或第三方資訊提供者(「資料來源公司」)並無就本文中所載的任何資料、預測及/或意見的公平性、準確性、完整性、時限性或正確性,以及本文中該等預測及/或意見所採用的基準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陳述、擔保或承諾,本行及/或資料來源公司亦不會就使用及/或依賴本文中所載任何該等資料、預測及/或意見所引致之損失負上或承擔任何責任。本行可隨時就本文的內容作出修改,而毋須另行通知。若派發或使用本文所刊載的資料違反任何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法律或規例,則本文所刊載的資料無意供該等司法管轄區或國家的任何人或實體派發或由其使用。本文不構成任何要約,招攬或邀請購買、出售任何證券。本文所載資料沒有考慮到任何人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及投資者的任何個人資料。本文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因此,投資者不應依賴本文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投資前應先細閱有關證券或投資產品的所有發售檔、財務報表及相關的風險警告及風險披露聲明,並應就本身的財務狀況及需要、投資目標及經驗,詳細考慮並決定該投資是否切合本身特定的投資需要及承受風險的能力。您應於進行交易或投資前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方可作出有關投資決定。本文所載資料並非亦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亦不構成招攬任何人投資於本文所述之任何產品。本文由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本行」)刊發,內容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審閱。

風險披露: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有時可能會非常波動。證券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買賣證券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的表現不一定可以預示日後的表現。